芬兰和波兰面临同样的局面,为什么结局却截然不同?
这让德国人自然不会高兴,所以芬德矛盾不断激化。按照和苏联达成的协议,芬兰要驱逐在芬的德国人,所以德国和芬兰关系走向恶化,双方甚至直接干了起来。德国此时虽说节节败退,但是依旧是一个强悍的对手。芬兰和德国开战后打得极其困难,但是芬兰军队爆发出极高的战斗力,芬兰1000人伤亡,德损失2000人左右。
波兰军事实力比比较强,因为人多,军事实力也很发达,你想想,波兰在2战时,德国打了27天,法国打了39天,而丹麦4小时就沦陷了,可见,波兰并不弱。再说说芬兰,芬兰人就600万,军事和丹麦一个水平,波兰人口有3000多万,军事实力也算得上挺强的,大概和土耳其一个水平。
但芬兰的骄傲只能仅仅就军事表现来讲,因为若蒋政治它有点不大正确,一来芬兰是德国的卫星国,作战对象是苏联,二来芬兰对苏联的军事胜利是暂时的,苏联在战后还是得到了它索要的领土。因而从兵力上来看,苏联对于芬兰来说可谓是庞然大物,理论上苏联打掉芬兰如同“探囊取物”。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芬兰所处的环境非常的恶劣,就算是苏联有耐心攻打下芬兰,但是也会落得两败俱伤的局面,而且苏联军队的供给也渐渐跟不上了,很多前往芬兰作战的士兵在半路上都被冻死了,所以在芬兰示好之后,苏联就接受了芬兰独立的情况。
经济:这三个国家的经济也有所不同。波兰是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主要以制造业和农业为主;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拥有许多高科技公司和创新产业;荷兰则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体,以其自由贸易和服务业著名。地理位置不同,国土面积不同,人口数量不同,语言不同。
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怀疑。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
想知道一些关于苏芬战争的事情以及二战最后芬兰的结局
1、苏芬战争即冬季战争。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
2、年11月30日晨,苏联军队进攻芬兰,但进展不顺利。1940年2月,苏军集中优势兵力突破芬兰坚固的曼纳林姆防线。并从维堡背后实施迂回包围,芬兰战败求和。1940年3月12在芬兰被迫在莫斯科与苏联签订《苏芬和约》。
3、二战爆发后斯大林与希特勒各有计划,斯大林想吞并东欧,希特勒想打倒斯大林。如果二战中没有墨索里尼这个希特勒的损友以及意大利那些具有文艺天赋的可笑士兵。希特勒会打倒苏联!芬兰也就不会成为后来苏联的势力范围。
二战后,曾协助轴心国作战的芬兰为什么没有受到严惩?
1、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二战结束后,战胜国没有再来打扰芬兰,默认了芬兰的中立国地位。
2、因为芬兰交了巨额的赔款还签订了很多的条约,其次它的作用也不允许苏联对它进行制裁。毕竟芬兰的位置过于特殊,苏联也不太想动它。经历过战争后,苏联人想建立一个自己想要的势力。所以对于芬兰,苏联是绝对不允许出现一个反对苏联政府的存在。
3、从这次选举来看的话,苏联是这样想的:没有必要强行改变芬兰的政体以及经济制度,通过苏联的左翼政党的这次成就,就能让芬兰彻底的依靠苏联,从而被一步步的被苏联所控制,这就是苏联的最终目的。英国经过充分的考虑之后,也是站在苏联这一边,在处理芬兰这一国家层面上。